交流园地
电话:13125154480

QQ:89435825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上午08:30-12:00
下午 14:00-17:30(冬令时)
         14:30-18:00(夏令时)
周六 9:00-12:00
当前位置:

德国理工类大学在线课程项目--我与德国线上交流课之初见

个人总结

——能动 王同学

一、我与德国线上交流课之初见

大二的《学科基础导论》课上我了解了制冷及低温工程,在邵双全老师的带领下,我领略到制冷上至宇宙飞船、下至潜水艇制造的广泛应用,对制冷大应用于航天、小应用于空调的巨大效用感到惊奇,对制冷方面的专业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次德国线上交流项目的主题:“磁热效应——人类下一代的制冷救星”,一下子点燃了我的热情,在辅导员的帮助下,我揣着一股劲参与到此次线上交流课程中来。线上课程Paul老师带来的“磁制冷”为我打开了制冷的新大门,不再局限于过去应用制冷剂的传统制冷模式。在Paul老师的引导和自己课后的查阅文献中,不断加深着对这一高新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学科导论课上给邵老师展示自己对制冷的应用调研成果)

(当时在课前预习参考的一些知网文献)

二、听全英课程的坎坷历程

在第一节课上我们第一次和Paul老师见面,他比我想象中温和得多,由于是第一次上全英语教授的课程,语言的障碍让我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只能费力勉强追赶着老师的节奏。

 (Paul老师在课间与我们聊天)

看着Paul老师和宗航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欧洲MIT”——亚琛工业大学的照片,领略国外大学的别样风情,我的内心燃起了无限的憧憬和向往,也坚定了我努力学习本次课程的决心。在此我非常感谢冷媛媛老师对我的细心引导和关心,由于在报名的时候我和冷老师交流过,比较熟悉,她会在课后来问我对课程有什么不适应或者有什么老师能做的来帮助我们,她的耐心帮助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在她的鼓励下,我慢慢地敢于在课上向Paul老师提出问题,也得到了Paul老师热情的回应。

(亚琛工业大学)

我深知自己有限的英语水平和匮乏的专业知识不足以在上课时间就能把Paul老师讲的磁热效应和磁制冷技术的专业知识完全消化吸收,所以我把Paul老师每节课上讲授的内容制作成PPT方便后续复习,并认真做笔记,课下复习并在课前查阅相关文献来预习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通过这样慢慢地跟上老师的节奏,不断地吸收老师给我们讲授的专业知识。

(我在课后整理的一些课堂PPT和笔记)



(听Paul老师讲课的一些笔记和课堂展示的分享)

在老师的提议下,我们分组进行小组作业准备和展示。我作为小组的队长,在团队合作中感受到了大家对新事物的探索的欲望,彼此的交流也让我们对课上的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们小组的课上展示前的讨论)

在这短暂的六节线上课程中,Paul老师以在德国物理专业学习的背景,向我们介绍了被称之为“欧洲MIT”的亚琛工业大学及其物理专业概况,并以复合系统Mn5-xFexSi3为例带领我们探讨了磁冷却技术的材料要求;给我们讲述了散射原理并描述了中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方法,重点讲述了MLZ研究反应堆的粉末衍射光束线SPODI

Paul老师讲授Bragg等式)

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我们不断地查阅老师课上讲授的内容的相关参考文献,力争跟上老师的步伐。在我们具备了解MnFe4Si3MCE的基本机制的背景下,老师用软件Jana2006在课上给我们演示并论述了在SPODI射线束测量过程中的中子粉末衍射以及附加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和磁性测量值。

Paul老师在Jana2006上演示实操)

三、我对线上交流课程的体验和小小和建议

在短暂的六次线上课程之后,我对课程结构的安排以及上课的具体形式有一些个人的认识:

1、 首先,从Paul老师的课件可以看出老师对课程是极为负责的,制冷新方式也为我们打开视野,不囿于国内的一方制冷天地。从分配小组前后的课上表现来看,分配小组让大家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课堂上的展示才是真正增加了同学们与老师沟通的勇气,并且提高了大家对课程的积极性。

2、 语言是推进本次课程的巨大障碍,听朱老师说上海的同济大学到德国交流的学生的德语水平已经达到正常听课的水平,得益于他们在同济期间语言的努力学习,相比于我们学校的学生,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听之汗颜,诚然,“英语是世界沟通的桥梁”,试想,如果本次课程用中文授课,那我们还会陷入听不懂又不知如何提问的窘境吗?所以,对于语言的重视是下次课程必须把关的点。

3、 课后反馈不够。虽然应学生的要求不布置课后作业,但是我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教授学生知识这个过程,我觉得还是应该给予课后反馈的压力。比如,将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已截图)在课后归纳做出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完成,慢慢的认识的程度就会加深了。我在第一节课后做了复习工作,发现在第二节课上确实有效果,会知道老师在承接上节课讲的什么知识点进行延展扩充,但由于懒惰,我之后没有坚持。我觉得这对下一次课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要求点。

最后,对于课件不能分享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老师课前给出下节课的关键词也是一个不错的举措。总之,通过这次课程,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语言方面的不足,并不具备英语听课的水平。而知不足才可有目的性的学习,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也会注重语言的学习,并且正像老师说的那样,打开格局,要有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问题。很感谢这次课程冷老师等的耐心和细心询问学生的意见,才让我们有了发声提建议的勇气,学到了很多,很不错!

学院这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外界学术声音交流的平台,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学术天地,也让同学了解德国工业科技发展,在同一学科的教学模式、现行课件,以德国教学角度强化基础知识,拓宽血液视野,领略来自世界制造业大国的课程风格。通过此课程我们也吸收国外优质的教学理论,强化了我们自身的能力。全英教学的模式也锻炼了我们的语言能力,让我看到了英语作为沟通世界的桥梁在文化和学术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坚定了我坚持认真学习英语的决心。

总之,此次德国线上交流项目的时间短暂,但是我在磁热效应和磁制冷的专业知识上的认识和理解加深,也对制冷的前景有了更大的希冀和热情!这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在语言上的不足,但“知不足”才能不断往前进嘛!我会继续努力的!!!

感谢大家!

王梦颖

2022.03.01


上一篇: 下一篇:德国理工类大学在线课程项目